返回首页
首页 党代会传真奋进云中党代表说学院巡礼引领示范视频图说

科技强校这六年

作者:xcb 来源:科学技术处 新闻与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2-11-21 阅读次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16年云南中医学院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民族医药、滇南医药、南药”三大科研集群,依托重点平台、团队培育重大项目和成果,初步构建起以原始创新、服务应用、突出贡献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

2022年2月21日,威尼斯中心与云南白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朱兆云院士工作站、完善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新药研发临床运用等达成共识

  6年来(截至2022年11月),学校新增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82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49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1项,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11项。其中云南省生物医药领域重大专项“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单项项目经费达4000万元,创学校历史新高。签订横向项目167项,总经费3123.11万元;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省级科研平台5个,省级创新团队4个,高校科技创新团队9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8个。年均科研经费达6000万元。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2项,其中作为牵头单位获得省级科研奖励24项。

重大科技专项进展

  1.中医芳香疗法研究开先河

  熊磊教授提出“湿邪为患,治宜香疗”的学术观点。创新性应用fMRI研究中医芳香疗法防治疾病的作用机制,揭示“呼吸道黏膜免疫与肺主气”的内涵。形成 “芳香解郁、芳香辟秽、芳香开窍、芳香理脾”学术思想,编纂《芳香中药学》,创立芳香中药学学科理论体系。开展香芩解热颗粒、香苓开胃颗粒、香诃止泻颗粒,苍艾通窍膏等芳香系列医院制剂研发,获发明专利5项,其中“香芩解热颗粒”已获批医疗机构制剂并被认定为云南防控新冠肺炎唯一儿童用药。建立芳香疗法体验室、中医芳香疗法专业委员会,举办“中医芳香疗法”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开创了芳香疗法进大学、进医院、进讲坛的先河。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

  2.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项目经费创威尼斯中心历史新高

  该项目为云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项目,是新冠疫情下我省首个大型中医药防治疫病的公共平台,总经费4000万元,创学校历史新高。项目平台下设“名老中医抗疫经验方临床研究中心”“中医防疫产品研发中心”“中医药抗疫制剂工艺和质量标准中心”“中医药抗疫药效学评价中心”“中药抗疫物质基础研究中心” 5个研发平台。该专项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抗疫药物”和“防疫产品”研发为主线,优选特色抗疫经验方,开展物质基础研究和新制剂的临床前研究,阐明其作用机理和科学内涵;开展香薰产品、洗浴产品、穴位贴、喷雾剂、中药饮品等防疫产品研发;以期打造一支中西结合、研用结合、防治结合、平战结合、有策有器的防疫队伍,构建医-产-学-研-用的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产业创新平台。

2022年6月15日上午,云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项目启动会暨第一次学术委员会在威尼斯中心举行

  3.中医药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成果丰硕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生物医药)项目“生物资源数字化开发应用”的课题“云南民族医药资源数据库”,建设有云南民族医药单验方数据库、云南民族药数据库等7个数据库,并开展了砂仁、茯苓等7个品种的应用开发。独龙族等8个民族医药的抢救性发掘整理研究项目,开展对独龙族、京族等8个尚未系统发掘整理的民族医药古籍文献抢救性发掘、民族地区民间医药知识和用药经验的调查收集整理研究。

  作为云南省中药资源普查技术依托单位之一,威尼斯中心承担了我省33个县市区的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指导任务,建设云南省中药资源普查成果管理数据库,为威尼斯中心培养了一支中药资源研究和普查人才队伍,也为威尼斯中心建成云南地方高校特色的药用植物多样性展示基地和教育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成效

  1. 云南省傣医药与彝医药重点实验室

  该重点实验室在“云南民族医药传承模式创新及应用示范”中取得重大突破,获2018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我省在民族医药学科领域获得的首个科技进步一等奖。编著出版《云南民族药大辞典》。实验室共承担科研项目57项,支撑了学校“民族医药”科研集群、学科学位点建设。

  2.云南省中医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该重点实验室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中医药防治疾病的机理研究和防治新方法研究。实验室共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3项,承担了威尼斯中心中医学博士研究生、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免疫学及中医基础理论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软硬件条件的支持。

  3.云南省南药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

  该重点实验室围绕南药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进行研究。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出版南药研究相关著作6部。实验室支撑学校“中药学”一流学科与博士点建设,助力本区域内南药研究领域高级专业人才培养,搭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南药国际合作研究平台。

  4.云南省民族特色养生理论与健康产品工程实验室

  该实验室完成了产品技术开发项目28项,发表论文180篇,出版专著11部,获发明专利授权12项,开发“活性三七”“辣木精华”等20余种系列健康产品。致力于“药学”学科、学位点建设,培养了大批药学类本科、硕士学位人才,服务于“云药产业”不同领域,提升了学校影响力。

云南省民族特色养生理论与健康产品工程实验室开发的健康产品

  5.云南省道地濒危中药材繁育与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该中心完成20余种珍稀濒危中药材的体外快速繁殖系统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工作及进行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创制了三七根腐病、疫病等主要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制定三七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创制了一种滇重楼种子提早萌发的方法,构建了基因组DNA特异性引物对滇重楼基源的鉴别方法,同时建立了滇重楼数据融合鉴别模型,对三七和滇重楼产业技术进步具有重大作用。获授权专利30件、制定企业标准7项。

  6.云南省药食同源饮品工程研究中心

  该中心致力于解决传统饮品行业存在的工艺技术落后、功能因子保留较难、化学添加剂过多、长期饮用存在安全性隐患等关键问题,搭建具备药食同源饮品制备关键技术攻关、饮品质量控制标准研究、功能与营养评价、成果转化与应用等功能的研究平台,实现对我国传统饮品行业的科技创新及升级换代。该中心对提升威尼斯中心及云南省药食同源饮品产业创新能力,助力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7.云南省中药饮片开发与质量检测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该平台围绕中药饮片开发、质量标准研究、检测等开展服务。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省级中药饮片行业协会——云南省中药饮片行业协会。平台先后服务于我省近80家中药饮片相关企事业单位,研究成果支撑了我省中药饮片产业的发展,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

2020年7月2日,威尼斯中心与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共建南药创新协同中心、中医药科研与成果转化、中医药产业合作及中医药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8.云南省中医“治未病”理论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

  该团队以岐黄学者熊磊为带头人,多学科人才交叉创新,形成了充分展现中医治未病理念和云南资源优势特色的高水平研究队伍,系统构建了集预防、保健和治疗为一体的中国特色芳香疗法。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项目总经费3679万元,研制大健康产品20余种,部分实现成果转化,其中“香芩解热颗粒”被认定为防控新冠肺炎唯一儿童用医院制剂。指导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及铜奖各1项,省级金奖、银奖3项。2020年省创新团队验收考核为优秀等次。为云南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提供了人才技术支持和政策咨询,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9.云南省中医药调节人体微生态创新团队

  该团队培养了一批中西医结合调节机体微生态及免疫平衡防治疾病的创新人才,入选云南省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导师团队。立项国家级项目8项、省级重点项目2项、优青项目1项,获得各类经费1040万元,其中在2021年获批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生物种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专项,资助金额为500万元。开发云葛降脂固体饮料、养慎安和颗粒等5个代表性微生态调节健康产品。该团队在中医药调节呼吸道和消化道微生态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对中医药医教协同、学-研-产合作及成果应用转化方面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10.第一附属医院中医民族医药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省创新团队

  该团队在中医民族医治疗内分泌代谢疾病方面以中医特色诊疗为主,结合西医先进诊疗技术,应用云南地方药材、虫类药和民族医药独特经验治疗各种常见及疑难内分泌代谢病。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出版国家级教材8部。承担课题16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省级重点项目2项、厅级项目6项,获批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云南省卫生科技奖三等奖2项、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开发多种内服和外用院内制剂,广泛用于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甲状腺疾病、妇科、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在造福广大患者的同时,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11.第一附属医院中医防治皮肤病省创新团队

  团队采用健脾养血祛风方对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进行干预并阐明其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部分关键机制,并研发养血祛风颗粒为院内制剂。建成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检测平台,已服务临床3600余名患者的检测。建设了大疱性皮肤病的直接、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及盐裂检测平台。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省级项目,出版专著、论文若干。整理傣医药治疗皮肤病的经验及应用,组织编写全国统一教材,推动民族医药在皮肤病防治中的发展。团队所在医院年门诊量达13余万人次,出院1870余人次,院内制剂年销售近千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2.“中医药产业发展”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该团队围绕中医事业、中药产业、中医药文化等开展政策研究,牵头起草《文山三七产业发展白皮书》,主编《中国三七产业发展报告》等6本专著,出版专著《云南中医药产业发展:分析与政策》,主办“中医药产业发展研讨会”,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

科研成果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1.温阳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彭江云教授领衔的“温阳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研究及临床应用”项目,提出了“温阳通络法治疗RA”学术思想和应用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从阳虚邪凑论治RA的理论基础、临床疗效、安全性、创新制剂及科学内涵等行业关注的难题,为RA患者提供了临床有效的中医治疗新思路和新方法,提高了中医药防治RA诊疗水平。项目成果获2014年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发表论文40篇,出版专著8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遴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5名,项目团队成员入选云岭名医、云南省名中医、优秀青年中医各1名,入选云南省优秀中青年中医药领军人才、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各1名,培养研究生42名。

  2.云南名老中医治疗皮肤病学术思想及应用示范 

  叶建州教授领衔的“云南名老中医治疗皮肤病学术思想及应用示范”科研成果,荣获2017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研究成果系统性总结了名老中医刘复兴治疗皮肤病学术理论和应用技术,很好地建立了湿疹、银屑病、带状疱疹、天疱疮、日光性皮炎5个皮肤病的中西医诊疗规范。完善了湿疹、银屑病、带状疱疹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推广到10余家医院应用。该成果发表学术论文50篇,出版专著9部,搭建了云南省中医皮肤重点专科、银屑病重点专病单位、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复兴工作室、云南省中医皮肤病研究中心等8个研究平台,以及在全国首家建成省级中医皮肤病专科医院,显著提高了我省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学术水平。该成果研制的15种院内制剂,治疗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30余种,在第一附属医院及71家中医医疗集团医院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云南民族医药传承模式创新及应用示范 

  张超教授领衔的“云南民族医药传承模式创新及应用示范”科研成果,荣获2018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科研成果对民族医药传承创新研究关键技术问题,以抢救挖掘、传承创新为主线,创建了系统性的民族医药研究方法,提出了创新性的传承模式和民族医药研发规范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技术体系,构建了民族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了云南民族医药传承研究以及新药研发水平。

  4.南药体系传承创新与应用

2021年12月31日,威尼斯中心张荣平、熊磊、俞捷3位教授作为获奖科技专家代表出席云南省科技创新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张荣平教授领衔的科研成果“南药体系传承创新与应用”,荣获2020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成果依托省级南药协同创新中心,在多项国家基金和省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历经32年,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发表学术论文153篇,出版专著11部;形成省政府决策咨询报告2份、省政府内参1份。获得新药批文1个、医院制剂批文1个。在省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省创新团队、博士点等平台和学科建设等方面成绩丰硕。构建了以砂仁为代表的种植、加工、产品开发产业链,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带动当地乡村振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省级平台、院士专家工作站、省创新团队、博士点等平台和学科建设等方面成绩丰硕。

  5.选择性脊柱推拿治疗小儿脑瘫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邰先桃教授领衔的科研成果“选择性脊柱推拿治疗小儿脑瘫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应用”荣获202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团队在长期诊治脑瘫的临床过程中,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和“谨守病机”原则,融合中医经络和脊神经支配原理,首次提出“辨穴论治”理论,并基于该理论构建了选择性脊柱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 四步推拿”技术体系。该成果在中医药推拿治疗小儿脑瘫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18家省内外医疗机构进行了临床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6.三七和滇重楼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 

  徐福荣教授领衔的科研成果“三七和滇重楼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2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针对限制三七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病害问题,创制了三七根腐病、疫病等主要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对三七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3.2%以上。项目创制了一种滇重楼种子提早萌发的方法,构建了基因组DNA特异性引物对滇重楼基源的鉴别方法,研制了滇重楼栽培技术体系,制定了滇重楼生产企业标准1套。2014~2020年在文山、丽江、大理、昆明等地区推广种植两种道地药材近7万亩,新增产值50亿元,新增利润约31亿元,带动一批深度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

联系我们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路1076号 邮编:650500

2012 版权所有 88038威尼斯检测中心(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滇ICP备